<ruby id="db3zz"><b id="db3zz"><progress id="db3zz"></progress></b></ruby>

    <output id="db3zz"><cite id="db3zz"></cite></output>

          電話:0514-86854788
          傳真:0514-86854788
          手 機:13801444788
          地 址: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宜陵工業集中區
          E-mail:jsspringhb@163.com
          郵 編:225231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

          行業新聞

          居民家庭“自凈水”火熱的背后

          時間:2018-10-20 17:47:59 來源:

          日前,上海金山一家企業污染飲用水取水河道,導致當地居民搶購純凈水。盡管污染源已經清除,但由此引發的居民用水安全討論卻持續火熱,同時也激起了各地網民關于家庭“自凈水”話題的熱烈探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全國各地都有不少家庭通過改造家庭自來水管道等“自凈水”方式來保證用水安全。水務部門及專家表示,我國的自來水水質“守得住底線”,那么居民“杞人憂水”之后紛紛自己凈水究竟是為何?

          “放心水”居民不買賬 “自凈水”日益火熱

          近期發布的《2011年北京市城市供水水質監督檢查工作報告》稱,2011年,北京公共供水企業、鄉鎮集中供水企業、自建設施供水單位三種城市供水水質的綜合合格率分別為100%、99.7%和97.7%。

          不過,監測數據上不錯的京城水質,不少老百姓卻并不買賬。越來越多的北京家庭、單位和社區都安裝了能夠現場制作純凈水的凈化器具,其中既包括以自備井水源較多的五環外地區,也有崇文門、朝陽門等北京市政供水的中心城區。網民“Angel馬楠峰”這樣陳述家庭自凈水的理由:“無法從源頭和輸水過程改變,那么只有從輸水終端改變水質。”

          80后“北漂族”于曉巖,在2011年花了4000多元購買了一套品牌凈水機,“桶裝水都有一個生產、儲存的過程,等用戶喝上了,指不定過多少天了,還是凈水機好,現喝現做,而且感覺不錯,水壺內壁沒有結一點垢,喝起來口感少生澀多甜潤。”

          不少京城小區還將“自動售水機”作為便民措施引入,受到了追求生活品質人群、尤其是重視健康的中老年居民的歡迎。在一個容納1800戶居民的小區里,記者總計看到了五臺售水機,每逢下班時間,機器前總要排上三五個人。

          不僅是北京,在烏魯木齊一家家電超市,銷售人員表示如今有不少顧客都是因為聽說自來水水質不達標而前來咨詢凈水產品,超市的產品品牌也由當初的三四個品牌增加到20余個,銷售額5年漲了3倍;在濟南的一家電超市中,銷售人員介紹說夏季是凈水器銷售的旺季,從2010年開始銷量每年增長10%至20%。

          在水資源相對豐富、桶裝水占據家庭飲用水主流的南方上海,也由不少家庭因擔心水質問題,開始在自來水入戶水管上加裝了凈水裝置。這些家庭中,有的是因為部分老式公房末梢管網的使用年限較長、有待改造,有的則是出于對高品質用水的需求。

          中國消費者協會2011年4月公布的數字顯示,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凈水產品的使用率已達15%,我國家用凈水器正規生產企業有1200多家,年產銷各式凈水器1000多萬臺。

          凈水機器未必濾出“安全水”

          業內人士介紹,盡管凈水設備不盡相同,但工作原理基本分為以下幾類:一類是使用膜技術,一類是利用吸附材料如活性炭或廣譜分子篩吸附,還有一類是通過電化學技術如電解水等。其中利用活性炭等吸附材料的設備數量居多。

          專家指出,凈水機器盡管可以濾出相對純凈的飲用水,但由于受機器性能、質量、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濾出的飲用水并不能保證都是“安全水”。

          首先,如果自來水含有較大顆粒雜質,那么凈水設備的效果會打折扣。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占生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按照設計,家用凈水器中處理的本應就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水,相當于把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水,凈化至符合“飲用凈水標準”的水。假定需要過濾的自來水里面真的含有大顆粒雜質的話,會損壞凈水器濾芯等設備,并不能起到理想的過濾效果。

          其次,目前凈水設備缺乏標準,市場很不規范。王占生介紹說,一般反滲透凈水器的機器成本在千元左右,一般活性炭加超濾的組合,也不過五六百元的成本,但是由于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商家們急功近利,導致現在的凈水器銷售市場很不規范。

          “凈水器目前沒有國家標準,如果用了半年、一年都不換的話,那么凈水器的凈水功能也就形同虛設。”王占生說,因此,不會使用或過度使用,是當前凈水器使用當中存在的最大問題。

          另外,如桶裝純凈水長期保存容易滋生微生物,也不利于健康。住建部市政給排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管道部主任鄭小明介紹說,其實業內并不提倡過多地飲用純凈水,因為目前正規自來水公司供應的水質是有保障的,“新鮮”的“龍頭水”消毒的延續性有保證,水質的安全性也可靠,而純凈水一時難以喝完,保存時間較長,即使制水工藝比較考究,但在消毒余效上是有欠缺的,容易滋生微生物,反而不利于健康。

          “杞人憂水”實為“程序憂慮”

          有網民指出,居民紛紛出手想辦法“自凈水”,是將原本由水務部門承擔的水質凈化責任推給了居民。

          業內人士指出,其實居民對于家庭飲用水的水質擔心,一方面是根據感官猜測水質存在問題,一方面則是因為信息不透明、程序不公開導致的“程序疑慮”,這也是在諸多水質安全問題發生之后的一種“習慣性憂慮”。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文君表示,自來水有沉淀物并不代表水質不好,因為這些沉淀物是碳酸鈣,對人體沒危害,只是讓人感官上難以接受。

          北京市水務局供水處處長胡波說,地下水水位越往下,滲透到水里的殘留物就越來越多,“對這樣的水,老百姓叫‘水堿大’、‘硬度大’,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采取凈化工藝全部去掉,反而會去掉自來水中的一些礦物質元素,不利于身體健康。”

          將于今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的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是否會對緩解“程序憂慮”起到積極作用?王占生說,新國標有42項常規檢測內容,64項非常規檢測內容,各地只要按照要求做,居民飲用水的問題便會有了安全保障。“然而,因為106項全部檢驗一次,需要2萬塊錢的投入,很多地方都不舍得投入。

          水質檢測數據是否權威,同樣是居民憂慮的重點。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的確有些地方為了檢測數據“漂亮”,可能取用較好的水樣,這就不足以反映水質的真實合格率。而且,這些監測數據都是各地自行檢測和上報,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督促,如果能異地檢測匯報,獲得的數據應該會更加真實可靠。

          “水質問題引來民眾的擔心,屬于正常的情況。只要保持信息公開透明,民眾會給予理解和支持。就怕相關部門擔心承擔責任,回避問題不認真解決,人為地把這個事情搞復雜了。”王占生說